番红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马士革刀工艺葬送在蒙古铁蹄之下,工匠东 [复制链接]

1#

本文作者:尚开红,“老尚叨刀”系列文章和视频由匠人工坊团队创作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期我们提到,法拉第为仿制大马士革钢做了许多实验,把各种元素添加到熔化的钢液里,测试钢铁的性能变化,结果为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合金钢。然而法拉第仍然没能参透大马士革钢的制作工艺。事实上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欧洲有很多铁匠和冶金学家、兵器专家试图复制大马士革钢刀,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些科学家为什么不去大马士革刀的原产地一探究竟?原因很简单,因为早在十二世纪以前,大马士革刀的制作工艺就已经在它的原产地西亚一带失传了。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花纹刃

大马士革刀的制作工艺消失得十分诡异,没有留下任何的文献记载,就好像有人刻意抹去了它的存在。

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西亚波斯地区堪称整个欧亚大陆重要的冷兵器制造中心,这里出产的大马士革刀以及钢坯,经由商人和僧侣,源源不断地向西传入欧洲,向东传入中国。欧洲人盛誉其为大马士革刀(大马士革钢),中国人则称之为镔铁。曾有专家推证,与丝绸之路并行的其实还有一条镔铁之路,西亚工匠锻造的镔铁经由这条商路进入中国,换取丝绸、茶叶和白银。

大马士革刀匠

唐代僧人慧琳将镔铁解释为产自罽宾(古代西亚国家)的铁,它由诸铁和合,或极精利。中国古代许多文献和诗歌也常提到镔铁,将它描述为一种性能优良、价格昂贵的刀剑(材料)。比如,诗仙李白有《暖酒》曰:热暖将来宾铁文,暂时不动聚白云。拨却白云见青天,掇头里许便成仙。元稹有《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一诗: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

镔铁花纹

然而在公元十三世纪,曾经如火如荼的西亚大马士革刀制造业突然凋亡,而且消失得如此彻底,以至于在之后的几百年里,许多欧洲以及俄罗斯的铁匠和冶金学家千方百计试图复原大马士革刀工艺也不可得。仿佛神给人类带来大马士革刀,又将它收回了。

其实收回大马士革刀的不是神,而是一个接近于神的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十三世纪初,一个骠勇的部族崛起于漠北高原——蒙古部族。据元史记载,蒙古部族兴起之时,还只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没有定居城镇,和他们做买卖是亏本生意,所以商旅也不爱在他们那汇集,蒙古部族连衣物等日常供给都相当匮乏。而西域地区,有着良好的经商环境、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制品等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初兴时期的蒙古人前来经商。某次在一个商队(阿合马等人)返回的时候,蒙古部族的首领成吉思汗命他的儿子、那颜、将官,各从自己的部属中抽调两三人,给他们一个金巴里失或银巴里失作为本钱,让他们也随那队商人去西域做生意,收购奇珍异宝。部下们依言从自己麾下派出两三个人,统共有四五百个人,出去经商。谁料在花剌子模,当地的国王听从了哈儿只汗的谗言,妄自尊大将蒙古商队的人马给尽数杀死,物货予以没收。

花剌子模苏丹阿拉乌丁·摩诃末

人算不如天算,蒙古商队中有一人侥幸存活,逃了回来,并将此事报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闻此讯息之后,派出使臣要求花剌子模交出凶手,使臣们却被毫不客气地驱逐了回来,这彻底激怒了成吉思汗,他怒道:怎么能让回回国人切断我们的金縻绳?咱们要为咱们的兀忽纳等一百名使者报仇雪冤,出征回回国!于是成吉思汗决意出征花剌子模。

以此为契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起了骇人听闻、席卷欧亚大陆的三次西征。一二一八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出征花剌子模。他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讹答剌镇,但该镇防守严密,成吉思汗不得不另谋策略。他留下窝阔台和察合台攻坚此城,而自己则兵分两路,遣兵进攻不花剌。

五个月之后,蒙古军队攻破讹答剌镇,大肆劫掠之后,该城的内堡和城池被夷为平地,蒙古人随后离开。当地只有工匠还有小部分庶民刀下余生,被蒙古人掳掠到军中服役,工匠则从事他们的手艺,为蒙古军队服务。之后,蒙古大军又攻克了毡的等城,并兵临费纳克忒,该城在其守将亦列惕古灭里所率领的康里军的抵抗下,与蒙古军大战四天,后来费纳克忒城的居民不堪战争的侵扰,出城纳献,并向蒙古军乞降。而后,这座城池的士卒和市民被分为两队,前者悉数被歼,死于刀下、死于乱箭,而后者则被分配给百户、十户。工匠、手艺人、看猎兽的人,分配适当的工作,剩下来的年轻人被强制编入军籍。

撒马尔干是当时花剌子模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有十一万军人驻守。一二二零年,成吉思汗进攻撒马尔干,最终迫使撒马尔干城的居民出城投降。在降服该地之后,蒙古人清点刀下余生者,三万有手艺的人被挑选出来,分给了成吉思汗的诸子和族人。至此,河中地区基本被削平殆尽。

一二二一年,拖雷又受父亲成吉思汗之命,领兵出征呼罗珊诸州,攻占了马鲁城后,拖雷率军抵达凯旋门,七天之后便彻底攻克该地,传令:除了从百姓中挑选的四百名工匠,及掠走为奴的部分童男童女外,其余所有居民,包括妇女、儿童,统统屠戮,一个不留。

一二二三年,成吉思汗亲自溯辛河而上,同时派窝阔台顺流而下,征服辛河下游的哥疾宁地区,史载:窝阔台对哥疾宁进行了屠杀洗劫,将工匠、手艺人遣送到东方城市里,其余的人全部被杀死,城池被摧毁。

在之后的第二第三次西征中,窝阔台又征服了斡罗斯等地,并将这些地区的一些工匠东迁。

西征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蒙古人攻城掠地,屠戮毁城,但与此同时,他们掳获了大批能工巧匠,让这些难得的幸存者随军为其服务,后来这些工匠们还随着蒙古人东迁到了中国。

蒙古人之所以会在惨无人道的屠戮中,保留这些西亚工匠的性命,其实是出于初兴之时的需要,传教士柏朗嘉宾在游记中写道:“他们(蒙古人)掳掠了那些优秀工匠,使他们从事各种工作”;南宋徐霆在为彭大雅所撰写的《黑鞑事略》作疏证时也提及:鞑人始初草昧,百工之事,无一而有。其国除孳畜外,更何所产?其人椎朴,安有所能?止用白木为鞍桥,鞔以羊皮,镫亦剜木为之,箭镞则以骨,无从得铁。后来灭回回,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盖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后灭金虏,百工之事,于是大备。徐霆这段话的意思是,蒙古原本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尤其是铁器匮乏。正是通过“灭回回”(征服西亚的穆斯林地区),“掳掠优秀工匠”,蒙古帝国才得以建立发达的手工制造业。

蒙古部族

那些被成吉思汗掳掠走的工匠,先后被安置在蒙古草原和中原地区,为蒙古人所役使。

一二一三年,成吉思汗率军南侵,攻破保州城(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将保州夷为废墟,然后兵围北京,一二一四年破城。成吉思汗把北京命名为“大都”,意思是“大汗居住的地方”。元朝建立后,政府逐步设立各项制度和相关机构,针对数量众多的西亚工匠,统治者根据他们的手艺和技能,安排人进入不同的局院务工劳作。这些工匠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随之所传的手工技术也是种类丰富,包括制作各种精良的冷兵器、纺织品,用于攻城破敌的火炮,以及不同品种的西域饮品。这些产品基本供蒙古统治者及达官显贵所用,并为官府所垄断。

忽必烈定都北京

在这个过程中,蒙元对兵器的管制尤其警惕,在蒙古占领西亚时期,当地延续近千年的兵器制造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大马士革刀工艺就此失传。与此相对的是,蒙元在腹里地区(在元朝,元大都周边,归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区域,称为腹里)却建立起了庞大的手工业基地。

在率军西征的同期,蒙元又重建被夷为平地的保州城,用以安置从西亚掳掠的各色工匠。一二二七年,保州城建成,镔铁局所属的西亚大马士革刀工匠尽数被安置于此,成为匠户。一二七五年,保州更名为保定,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即由此而来。可以说,西亚大马士革刀工匠东迁催生了保定城,这是一座因刀而得名的城市。

古城保定

到元朝后期,出现了一些官匠转为民匠的现象,各种技艺逐渐流传到民间。唯独镔铁局所属的大马士革刀工匠,由于牵涉军事,而且主要为朝廷和贵族打造佩刀、佩剑,一直延续到清朝乾隆年间才能彻底脱离匠户制度,自由谋生。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生何坤堂教授在《几枚传世花纹钢刀剑的初步考察》一文中提到,通过对五枚传世的花纹钢剑的考察,他认为这些剑产于元朝时期,应该是从镔铁局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出,被民间富商购得并收藏。其纹路有斗箕纹,组丝纹,搅丝纹等,有明显的折叠锻打痕迹。

《几枚传世花纹钢刀剑的初步考察》

大马士革刀锻造工艺,此后又经历了一些动荡,又日渐式微,目前保定继承镔铁大马士革刀锻造工艺的仅有匠人工坊一家。匠人工坊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保定府上谷刀坊,其锻造工艺正是来源于元代镔铁局的镔铁工匠。保定市专门成立了上谷冷兵器研究会,研究挖掘大马士革刀制作工艺。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花纹刃

总结来说,保定城的建立、以及保定在元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都与成吉思汗和工匠东迁有很大关系。早在元朝设立镔铁局之前,镔铁作为一种西域物产,就已经在中国享有较高的声誉。自元朝以后,镔铁更是频繁出现在各种文献和小说、诗歌当中,被描述为铁中之极品,这很可能与镔铁(西方称大马士革钢)在中国上层社会中流行有直接关系。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述金箍棒: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炉中煅。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可见在吴承恩眼中,镔铁是打造兵器的极品材料,花纹密布,经过了九层折叠锻打(九转)。这与匠人工坊传承的元代镔铁局折叠锻打工艺,如出一辙。

下一期的老尚叨刀,我们继续介绍镔铁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