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红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医middot微读走近川派伤寒 [复制链接]

1#
北京著名扁平疣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73.html
川派伤寒特点四川地处盆地,多阴雨,少日照,重庆群山环绕,两江交汇,水汽氤氲,川蜀两地常年湿气偏盛。蜀地自古多出名医,蜀中医生对《伤寒论》的研究、应用,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特有的体系,称作川派伤寒。川派伤寒学术特点总结出有六点:重视人体阳气:湿为阴邪,最易伤阳。因此川籍医家对阳气十分重视。四川近代医家巫燡宗在其著作《伤寒论广训》中提到“人身以阳为重”的观点。重视察脉辨证:治伤寒以脉为先。北宋史堪,近代冉雪峰、彭履祥、任应秋等四诊合参中皆以脉为重。重视后天,胃气为本:川渝地区多水湿,易困脾土,川派医家重视脾胃,也是对张仲景胃气为本思想的继承。精于辨证,善遣方药:川派医家基于对药物功效的深入认识和对时令气候的细致观察等多个方面,在运用古方是,灵活化裁,变通应用。重视气化学说,落到临床实处:川籍医家多以经络、脏腑作为六经的物质基础,用气化学说解释六经功能,气化与形质并重,探讨六经实质。倡导寒温一统:川籍医家不拘于寒温之说,认识到伤寒之法可用于温病,温病之法能补伤寒之不足。傅元谋老师学术特点傅元谋老师是川派伤寒的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以《伤寒论》为代表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对于六经辨证论治有深入研究。认为《内》《难》《伤》《金》是中医的根本,既要熟读更要精思;崇尚大道,不迷信一方一药。傅元谋老师的主要学术观点为:①辨证论治不是一证一法,一法一方;而是一证有多法,一法有多方。②论治的目的有消除病机、改善病机、控制病机、明确病机的不同。③疾病由表入里,也有良与不良的区别。④改变一首处方的煎服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煎服法不同,也应视为不同的处方。医案某女45岁初诊时间:年12月12日症见:身痒,以手臂外侧、臀部、膝部为主;受冷痒明显且出现风团,色淡,无水疱。舌淡苔白腻。脉欠流利,尤以两寸脉为甚。辨证:脾虚湿滞,卫失宣散治法:温助脾阳,宣散卫气处方:制附片10g法半夏10g桂枝10g生白芍10g炮姜15g炙甘草20g细辛10g五味子8g麻*5g复诊痒大减,后续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巩固疗效。按:案中身痒、风团属中医瘾疹范畴。傅老师认为痒是由气机不通而致,若气机不通程度较甚则为痛,所以若人体阳气不足,则气的运行动力不足,自身阳气不足又易受邪,内外之因可使人体气机郁滞不通,进而出现身痒的症状。本案中患者身痒,风团时发时消,因“风为百病之长”,挟寒作祟,又“善行数变”,故时发时消;受寒时病情加重,表示风寒侵袭,卫气闭郁不通;疹示卫气不通,受郁发于肌肤而为皮疹;色淡提示正虚,舌淡苔白腻提示阳虚湿气停滞。方中桂枝、炮姜、细辛、白附片温补肺脾肾之阳气以扶正,白芍药、五味子酸敛使温化之阳气留在体内,达到更好的温阳托邪的作用,麻*、桂枝、细辛祛邪兼宣散卫气,白芥子、法半夏辛温散结以助卫气流通,香附调畅气机以助卫气流通增强宣散,地肤子祛膀胱之风以利卫气兼以止痒,石膏防卫气闭郁太甚而化热,炙甘草调和诸药兼合辛药辛甘化阳、温补阳气,合酸药酸甘化阴,阴中求阳。故诸药合方是以卫气得温得散,标本兼顾,症状得以缓解。人体之气分阴阳,因功用、位置的区别而有不同的名字。傅老师认为卫气是行于脉外、腠理、毫毛的阳气,卫气的功能是以发散为主,若人体阳气不足则卫气的发散功能不能保持正常,易受邪而致卫气闭郁不通而痒。又四川地区湿气较重,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伤人阳气,而脾为阴土,为运化水湿的主要脏器,喜燥恶湿,故湿邪外感,滞留体内,常先困脾,而致脾阳不振。故对此地区身痒多从温补脾阳来温散卫气论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傅老师认为小青龙是以桂枝汤加减而成,既可用于外寒引动内饮而致干呕发热而咳,又可扶助脾阳以固本,能温能散,在此处主取其温脾阳以助散卫气是属变用,故临床上风团若有水肿现象则可加茯苓、薏苡仁、生牡蛎以泄水邪;若阳虚象较明显加仙灵脾、鹿角霜以重温阳气之根本、或加生地以取阴中求阳之义以温阳;若气血较虚加*参、当归以补气血。注:本文医案由李秀丽提供;参考文献:徐珊珊,鲁法庭,雍小嘉.川籍医家伤寒学术特点研究.中医杂志,,54(6):-.大家的福利来啦本次明医微课邀请到了傅元谋老师为大家讲解伤寒第一方桂枝汤的立方之义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